权威|2023年1158万高校毕业生将毕业,就业压力不容小觑
2023年,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158万,这一数字在去年突破千万的基础上再创新高。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涌入就业市场,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。
从经济形势来看,尽管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,但当前仍面临着诸多挑战。一方面,国际局势复杂多变,如美联储加息导致全球资本回流美国,欧美国家陷入滞胀等情况,使得外部市场需求收缩,贸易保护主义抬头,这对于依赖出口的企业影响巨大,进而减少了对人才的需求。在国内,虽然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,诸多行业如商贸服务、餐饮、文旅等逐步复苏,部分行业的恢复速度也比较快,如旅游业在春节期间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九成,电影票房收入可观,餐饮业全面复苏等,但这并不足以完全消化如此庞大的毕业生就业需求。
就业市场存在着结构性矛盾。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,普工难以招到合适的员工,而技术工人却存在短缺现象。从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倾向来看,单位就业比例持续上升,他们更偏好工作的稳定性,国企依旧是首选的企业类型。现有的企业和岗位供应难以满足这种集中性的需求。例如,很多毕业生倾向于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寻找工作,这些地区的就业竞争尤为激烈,而一些中小城市和基层地区虽然有岗位需求,却面临着吸引人才的难题。
为了缓解就业压力,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。要发挥主导作用,继续释放稳就业、保就业的政策红利。一方面,对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、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给予倾斜性的支持,通过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的调整优化,鼓励企业吸纳更多的毕业生。例如,给予企业税收优惠、社保补贴等,减轻企业的运营成本。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,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,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,解决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。
高校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,应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,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高校要积极与企业对接,开展校企合作项目,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渠道。例如,建立实习基地,让毕业生能够提前了解企业的需求和文化,增加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。
对于毕业生自身来说,首先要转变就业观念。随着就业观念的逐步转变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应仅仅满足于传统的就业方式。要积极关注新兴行业中的就业机会,如2023年出现的18个新赛道涵盖的15个热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与ChatGPT相关的领域,这些领域有着强大的纳才空间。要加强自我提升,在校期间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,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,拓宽自己的视野。
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着实不容小觑,但只要、高校、企业和毕业生自身共同努力,就能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,逐步缓解就业压力,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,让每一位高校毕业生都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,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